課文:
〈賣油翁〉,作者歐陽脩,南一版第一冊、翰林版第二冊皆選錄。

問題:
課文末句「康肅笑而遣之」,是因為陳康肅對賣油翁「心服口服」的緣故嗎?
來源:
這是我在某一本參考書的「重要句意分析」與該課末附的測驗題中看到的。書上該課「重要句意分析」的第10條是這樣寫的:

陳堯咨後來「笑而遣之」是因「心服口服」的緣故。

該課末附的測驗題,單題第13,則為:

陳康肅後來「笑而遣之」是因
(A)心服口服  (B)表現風度  (C)黔驢技窮  (D)躊躇滿志
答案給A,但我認為B更合適。

說明:

〈賣油翁〉一文旨在說明「熟能生巧」之理,此無疑義。

從課文中,看不出陳堯咨後來對賣油翁「心服口服」,頂多就是佩服賣油翁「酌油」的技巧精湛。原本自覺受到「無禮冒犯」的不悅,在賣油翁拿出實力展示之後,覺得可以接受對方「但手熟爾」的說法,也就不再感到「忿然」。故「笑而遣之」的「笑」,乃基於此。

當時陳堯咨就「射於家圃」,雖然自矜射箭的技藝「當世無雙」,卻也還不到「百發百中」的神技,不過就是「十中八九」而已。若是陳堯咨真的「心服口服」,眼前的賣油翁不正是「提升射藝的明師」嗎?踏破鐵鞋無覓處,高人自動上門來,豈有不奉為上賓請益的道理?真的誠心悅服,沒有杯茶盞酒,起碼也要一臉誠懇地說聲「謝謝」,表現出「茅塞頓開」或「醍醐灌頂」的喜悅吧!

「遣之」有「打發他走」的意思。在怎樣的心思底下,身為主人的陳堯咨,只是想趕快把人打發走而已?

所以說,從課文中看不出陳堯咨對賣油翁「心服口服」。在我看來,陳堯咨的心裡應該是這樣想的:「我也同意『熟能生巧』的道理啦!不過酌油是酌油,射箭歸射箭,道理可以通用,但是兩者需要的技巧完全不同。歐哩喪,您就別在這裡搶鏡頭了!」

鄙意以為,「笑而遣之」寫出陳堯咨的「風度」(至少不是「關門放狗」)。對於賣油翁而言,熟能生巧的酌油技藝可以是「無他」(沒什麼了不起);但是對陳堯咨而言,自己的射藝能臻至熟能生巧,當中的付出與射藝精湛的社會意義,就不只是一句輕描淡寫的「無他」而已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噪音 的頭像
    噪音

    曉遲堂

    噪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